内分泌科主任提醒:这6种不舒服其实是糖尿病,千万别大意,速看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高”这一个标签。很多人直到确诊前,还以为自己只是“累了”“老了”“最近火气大”。在临床上,我见过太多患者拖着拖着,把早期可控的糖尿病,拖成了不可逆的并发症。真不是吓人,是太多“不舒服”,根本不像糖尿病,但它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高”这一个标签。很多人直到确诊前,还以为自己只是“累了”“老了”“最近火气大”。在临床上,我见过太多患者拖着拖着,把早期可控的糖尿病,拖成了不可逆的并发症。真不是吓人,是太多“不舒服”,根本不像糖尿病,但它就是糖尿病。
随着202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的脚步渐远,我们满载着新知与启发回归。北京医院内分泌科的专家团队与医学界内分泌频道联合开启一系列学术直播,深入挖掘年会中的学术精华和研究动态。
近日,信阳市中心医院浉河院区内分泌科再现感人场景:患者刘阿姨的儿子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亲手送至徐文静医生手中,以此表达对徐医生及科室团队精心治疗与暖心照护的衷心感谢。这面锦旗,承载的不仅是患者一家的真情厚意,更是对中心医院“学大
如果嘴巴干得厉害,喝水如牛饮;如果体重莫名其妙地掉下来,还以为是“减肥成功”,那么要小心了——这可能不是生活节奏带来的疲惫,而是糖尿病在悄悄“上线”。
近日,信阳市中心医院浉河院区内分泌科再现感人场景:患者刘阿姨的儿子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亲手送至徐文静医生手中,以此表达对徐医生及科室团队精心治疗与暖心照护的衷心感谢。这面锦旗,承载的不仅是患者一家的真情厚意,更是对中心医院“学大
今年7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张琪跨越千里山海,走进重庆巫山县中医院,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支医征程。她带着责任与热忱而来,积极参与当地内分泌专科建设,协助提升慢性病规范化诊疗能力。
为深入贯彻国家《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我院关于优化医疗服务行动的工作要求,近日,山西省汾阳医院内分泌科积极开展出院患者家访活动,将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温暖的关怀送至患者家中,用实际行动构
毕竟,现在谁不知道糖尿病最怕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一旦肾功能受损,那后续的麻烦简直一箩筐: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甚至尿毒症,严重的还得透析。
➤第二场直播,于9月3日开启,专家们将聚焦 “口服非肽类GLP-1RA的临床进展” 分享前沿洞见。在2025相关学术大会中,多款口服非肽类GLP-1RA药物数据亮眼,包括一些在研中期阶段药物。专家们将详细解读这些药物的减重代谢获益、安全性等关键临床数据,并深入
别小看天气这点变化,它对身体的影响比想象中大得多。冷空气会让身体的代谢节奏变慢,运动量下降、饮食变得油腻、热量摄入增加,再加上冬天里穿得厚、活动少,血糖自然也就不听话了。
糖尿病最怕什么?有人会说怕并发症,有人说怕失明、截肢、洗肾。说得但真正让医生揪心的,是你连危险信号都没察觉,肾脏已经悄悄“中招”。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能把4个关键指标守好,肾病这事,暂时可以不用那么担心。
然而,当身边同龄的孩子蹭蹭拔高,自家的宝贝似乎「原地踏步」,或是长得「太快」让人隐隐不安时,家长们心底难免泛起疑问:
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朋友圈转发“高血压不能吃花生”的消息,仿佛一口花生就能让血压飙升。看似谨慎,实则是一种典型的“健康焦虑型误读”。真正的问题不是花生,而是我们对食物缺乏科学认知。
6月23日-6月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与生活品质,哈尔滨二四二医院老年科联合内分泌科,于6月25日上午在门诊综合楼一楼大厅开展义诊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老年朋友健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杏林泌探】专栏,逢周一推送!本栏文章由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名医亲自撰文或指导写作,内容涉及众多儿科常见病的科普讲解与防治建议,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碘缺乏病防治日,今年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为提高公众对碘缺乏病的认识,倡导科学补碘理念,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科普活动,受到患者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内分泌病区医护人员在医院及社区多次开展义诊科普活动,通过免费监测居民血糖、血压,为居民耐心、细致解答关于内分泌常见疾病及慢性疾病的健康疑问,并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到多样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协同构筑内分泌疾病防治墙,为糖尿
近日,北京北苑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与影像科联合开展"甲状腺疾病多模态AI智能影像诊断"专题研讨会,通过构建"影像-临床-中医"三维诊疗体系,探索甲状腺结节中西医结合精准诊疗新模式。影像科主任于纯系统讲解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AI智能成像等前沿技术,结合典型病例演示良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明明吃得不多,甚至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体重却依然居高不下?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人体代谢系统的奥秘。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李教授曾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超过40%的减肥门诊患者存在"越减越肥"的困境,而这与长期低热量饮食导致的代谢下降密切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社会积极倡导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肥胖问题。在2021年时中国成年超重/肥胖人数已达4.02亿,位居全球首位[1];若不加以控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2]。如此严峻形势下,减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帮助临